菩提道次第攝頌         宗喀巴大師造頌         比丘法尊譯 大科分二︰初、依止善知識;二、依止已、修心之次第。 初、依止善知識分二︰初思維依止之勝利及不依止之過患;二、依止之法。 今初   萬善根本從師出,能生利樂如良田,   依止違法斷善根,如理事師求加持。 二、依止之法分二︰初、意樂依止;二、加行依止。 今初   一切時處普攝護,諸善知識真佛身,   但觀功德毋尋過,並念大恩求加持。 二、加行依止。   殷重敬信為意樂,身命財物如教修,   殊勝供養作加行,唯令師喜求加持。 二、依止已修心之次第分二︰初、於暇滿身勸受心要;二、正取心要之法。 今初   八難既離十圓滿,小大顯密總能修,   後恐此身難再得,願受心要求加持。 二、正取心要之法分三︰初、於共小士道修心次第;二、於共中士道修心次第;            三、於大士道修心次第。 初、於共小士道修心次第分四︰初、思維死無常;二、思維惡趣苦;三、歸依三寶;               四、於業果生決定信、並依四力懺罪。 今初   死仇決定終須到,容或今日便降臨,   死時世事均當舍,速修妙法求加持。 二、思維惡趣苦。   無始所集不善業,死墮惡趣不自由,   若墮當受寒熱等,思苦難忍求加持。 三、歸依三寶。   能除眾怖作依怙,真實不虛無他方,   虔皈三寶受學處,總別遵行求加持。 四、於業果生決定信並依四力懺罪。   黑白業感苦樂果,各別應受勤止作,   別於無始所集罪,四力對治求加持。 二、共中士道修心次第分四︰初、思惟生死過患(苦諦);二、思維流轉生死之因              (集諦);三、生起希求解脫心(滅諦);              四、修學三學(道諦)。 今初、思惟生死過患(苦諦)   此生勤修白業因,一得人天賢善身,   自性之苦不能越,願出輪回求加持。 二、思維流轉生死之因(集諦)。   有海飄流不自由,作此惡劇是惑業,   業復依於煩惱起,誓誅惑仇求加持。 三、生起希求解脫心(滅諦)。   業惑增上成流轉,結生相續繫縛堅,   離此當得無漏樂,勤希解脫求加持。 四、修學三學(道諦)。   為脫有苦依三學,出家身德佛所稱,   生生願持解脫戒,如護眼珠求加持。 三、於大士道修心次第分三︰初、入大乘之理趣;二、發菩提心之軌則;              三、發心已修菩薩行之法。 今初   但求解脫雖可得,惜於自利且未圓,   願修能滿二利行,入大乘道求加持。 二、發菩提心之軌則分二︰初、發菩提心之修法;二、受持菩提心。 初、發菩提心之修法有二︰初、由因果七教授門修法(依阿底峽所傳修菩提心法)。             二、由自他互換門修法(依寂天菩薩所傳修菩提心法)。 初、由因果七教授門修法分二︰初、利他心修法;二、希求菩提之心修法。 初、利他心修法分二︰初、成立菩提心之基;二、正修發菩提心。 初、成立菩提心之基分二︰初、於一切有情修等舍;二、於一切有情修悅意慈。 今初   恩怨中庸今雖現,思量各各無決定,   不應虛妄分愛憎,勤修舍心求加持。 二、於一切有情修悅意慈分三︰初、修知母;二、修念恩;三、修報恩。 今初   生死流轉無其始,入胎受生亦無初,   故知有情皆是母,願生斯見求加持。 二、修念恩。   今生愛我母為最,眾母愛護亦如之,   思此厚恩未能報,憶念母恩求加持。 三、修報恩。   若知有恩尤棄舍,似我下劣更有誰,   是故圖報當拔苦,並予勝樂求加持。 二、正修發菩提心分三︰初、修慈;二、修悲;三、修增上意樂。 今初   有恩母等乏安樂,我以身財善根施,   願諸有情皆得樂,一切圓具求加持。 二、修悲。   母等眾生苦所逼,苦因苦果願盡離,   縱有余殃我代受,勤修悲心求加持。 三、修增上意樂。   一切世間諸有情,獲無漏樂斷苦根,   我應決定如是作,願速堪能求加持。 二、希求菩提之心修法。   任運成辦自他利,世尊而外更有誰,   以此為利有情事,願速成佛求加持。 二、由自他互換門修法分三︰初、自他平等修法;二、自他相換修法。三、修取舍法。 今初   自他於苦皆不欲,願得安樂此心同,   他之求樂亦如我,自他等視求加持。 二、自他相換修法。   愛自即成眾苦因,愛他則為萬善本,   生佛差別從此出,自他相換求加持。 三、修取舍法。   以我善樂諸因果,他苦因果盡無余,   如風去來行取舍,由此發心求加持。 二、受持菩提心。   為令發心長不退,念其勝利日六修,   斷四黑法依白法,如理勤行求加持。 三、發心已、修菩薩行之法分二︰初、總修大乘法;二、別修金剛乘法。 初、總修大乘法分二︰初、受菩薩戒之法;二、受已修學之法。 今初   成就利他發宏誓,為速圓滿此誓願,   進受大戒起大行,勤猛修學求加持。 二、受已修學之法分二︰初、成熟自相續修六度法;二、成熟他相續修四攝法。 初、成熟自相續修六度法分六︰初、修布施法;二、修戒法;三、修忍法;               四、修精進法;五、修靜慮法;六、修慧法。 今初   身命資具三世善,各隨所願施有情,   從心變現以布施,舍心增廣求加持。 二、修戒法。   別解脫等諸律儀,舍命不犯罪惡行,   若遮若性微細罪,羞恥防護求加持。 三、修忍法。   人及非人四大種,所作損惱多相逼,   斷除嗔恚不與較,觀業忍受求加持。 四、修精進法。   既為利他求菩提,無量艱辛經劫海,   於諸難行無怯倦,著精進鎧求加持。 五、修靜慮法。   念知堅固除沉掉,心緣一境生輕安,   身心於善有堪能,隨意得止求加持。 六、修慧法。   以分別智觀法性,即由觀力引輕安,   復從輕安發深觀,願生此慧求加持。 二、成熟他相續修四攝法。   由施攝眾成眷屬,說如法語示利行,   以身作則現同事,四攝利他求加持。 二、別修金剛乘法分四︰初、成就深咒道器依師受灌頂;二、清淨三昧耶律儀;            三、二種次第修法;四、發願速證果。 今初   已修共道成法器,當求具德阿舍黎,   為入秘密勝上乘,受四灌頂求加持。 二、清淨三昧耶律儀。   所受真言諸密戒,若善守護易成就,   不守決當墮地獄,舍命珍護求加持。 三、二種次第修法分二︰初、生起次第修法;二、圓滿次第修法。 今初   淨凡死有中有生,能於道果二位中,   成辦法報化三身,生初次第求加持。 二、圓滿次第修法。   業風悉入心無壞,現證幻身及光明,   並雙運道第二次,圓滿諸行求加持。 四、發願速證果。   如虹澄淨金剛身,離障俱生空樂意,   和合雙運金剛持,願速證得求加持。